定义:
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老年人较为常见的骨折,但这一种骨折的特殊性在于:只要身体条件允许,就尽可能地通过手术进行治疗。
▲粗隆间骨折的部位
当粗隆间骨折发生后常会出现局部疼痛、肿胀、压痛和功能障碍等,有时髋外侧可见皮下淤血斑,伤后患肢活动受限,不能站立行走。更甚者会出现患肢明显缩短、内收、外旋畸形等,给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。
然而,由于髋部骨折需要患者长期的卧床休养,对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。
卧床护理难度大,必须时不时翻身才能避免褥疮的发生,但翻身又会造成患者骨折伤口震动,疼痛难忍;躺着也不能够咳嗽或是咳痰,容易导致肺部感染,还有泌尿系感染、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。为此,一旦发生粗隆间骨折,医生都会建议手术治疗。
▲粗隆间骨折的不同类型
治疗方式
粗隆间骨折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。但保守治疗的并发症过多,如褥疮、尿道感染、关节挛缩、肺炎以及血栓等。
而目前老年人的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,极大多数为微创手术,微创手术不仅有创伤小,手术时间短等优点,并且术后可以早期活动、早期下床,大大减少了卧床带来的并发症,极大的提高患者治疗质量,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手术治疗。
手术治疗过程:
粗隆间骨折手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。首先要进行风险评估,来判断患者的身体条件是否能够进行手术治疗。需要和家属沟通并告知具体的手术方案、手术风险、术后注意事项以及康复计划等。
首先要进行骨折部位的固定复位,及时住院进行一些复位和牵引的准备工作以及术前检查,之后便通过手术进行内固定治疗:打钢筋、髓内针,让骨头安定的生长。
01牵引复位,必要时器械辅助复位或者切开复位,通过透视确认位置,复位骨折部位;
02在股骨大转子顶部近端划开切口,沿肌纤维方向分开臀中肌直到暴露大转子尖,定位打入导针,确认位置后打入髓内钉;
03股骨颈内打入导针,透视确认位置后安装螺旋刀片,完成骨折的内固定治疗。